|
访迹佛刹之天王殿天王殿以供奉四大天王而得名,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葛仙山慈济寺天王殿1984年10月毁于火,1993年11月扩建,至1995年8月竣工。寺门正上方悬挂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协原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慈济寺”寺名匾额。天王殿又称弥勒殿,该殿钢筋水泥结构。长11.1米,宽13.0米。12扇朱漆、金钉大门,按3榀排组。殿正中塑弥勒佛,眉慈目善,大腹便便,身披袒腹露肩金色袈裟,笑迎僧俗信众。两侧相向彩塑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四大天王”,气度威严,魁梧高大,神态勇猛,栩栩如生。弥勒佛背后塑有金甲金盔,手持降魔杵的护法韦驮神像,面向大雄宝殿。 进寺院礼佛,初入山门,便会见到殿内正面安奉的弥勒菩萨塑像。“弥勒”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为“慈氏”,弥勒菩萨是贤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葛仙山慈济寺供奉的弥勒佛像是以布袋罗汉为原型的大肚弥勒,面带微笑,眼观无量大众,慈悲接引。弥勒所居之地,位于欲界之兜率天,与众天王同处天界,故称“天王殿”。 弥勒背后供奉着,手执宝杵现将军身的韦驮天像。“韦驮菩萨”,全称为“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菩萨”。韦陀菩萨正对大雄宝殿,其一身中国将军的打扮,手持金刚降魔杵,目含慑服力,金盔金甲,威风凛凛。象征着驱除邪魔、护持正法、大力勇猛、常护世间。寺庙供奉韦陀意为护寺安僧。 在天王殿两侧还供奉有四大天王,在寺院第一重殿堂中供奉这四位是为了起到“门卫”的作用,寓意“镇护伽蓝、利乐有情”。四大天王, 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据经典记载,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天山,各住一天山各护一天故又称护世四天王。是六欲天之第一。 东方持国天王,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住须弥山白银埵。“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他负责守护东胜神洲,以乾闼婆、紧那罗、富单那、毗舍阇等为持国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住须弥山琉璃埵。“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负责守护南赡部洲(中国在此洲),以鸠盘荼、薜荔多等为增长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穿甲胄,右手握着一条龙,住须弥山水晶埵。“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以龙王等为广目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身穿甲胄,右手持宝伞,住须弥山黄金埵。“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以夜叉与罗刹为多闻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佛教欲界有六重天,四王天天是第一重天,是离人间最近也是最低的一层天,与人间关系最为密切,将四大天王放置于寺院第一重殿堂,是以表明了佛法不离人间。增长天王的宝剑寓意“风”,持国天王的琵琶寓意“调”,多闻天王的伞寓意着“雨”,广目天王的龙顺头前行,寓意着“顺”。四者合一,寓意“风调雨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