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铅山县葛仙山葛仙祠官方网站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3)0000139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 >> 什么是道教的“三箓斋”?
详细内容

什么是道教的“三箓斋”?

10001.jpg

内斋与外斋

“斋”有两层含义,即有内斋与外斋之分。

外斋广义上认为指外在焚香沐浴、约束身口意后再登坛步虚,烧香忏谢。如,参加道教法会之前的准备工作,必须沐浴更衣,不饭酒荤,不行房事,恭恭敬敬以表达对人、神的诚敬。

《三天内解经》云:“夫为学道,莫先乎斋,外则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居,能修长斋者,则合道,不犯禁戒也。”

《云笈七签》云:“斋者,齐也,要以齐整三业,乃为斋也。”

内斋指内心的纯净无染,心合与道。道教最高意义上的“斋”为心斋,心斋出自《庄子·人间世》,书中有寓言说: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的方法,孔子叫他先做到“心斋”,并指出这不是祭祀之斋,而是精神上的斋戒。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也就是说心与道合,心融入大道之中谓之心斋。

《金籙大斋启盟仪》对于内外斋总结到:“斋法之说,有内有外,请备论之。内斋者,恬澹寂寞,与道翱翔。昔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盖此类也。外斋者,登坛步虚,烧香忏谢,即古人祷祠祭祀之余意也。”

三箓斋的来历

三箓,在道门众所周知指的是金箓斋、玉箓斋和黄箓斋,那三箓之名最先出自何处?据 [元]赵道一编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二十三·葛仙公》记载:“ 灵帝光和二年正月朔,感太上老君敕太极真人徐来勒等同降于天台山。老君乘八景玉舆,从官千万,正一真人侍焉。老君自号“太上玄一真人,真定光为“洞经高玄法师”,命侍经仙郎王思真披九光玉韫,出《洞玄大洞灵宝经》凡三十六部,以授仙人葛玄,及《上清斋法》二等并《三箓七品斋法》。“三箓”者, 曰金箓斋,谓保镇国祚;曰玉籙斋,保佑后妃公侯贵族;曰黄箓斋,拔度九玄七祖永辞长夜之苦。” 可见三箓斋名在现存可查阅的资料发现其最先是太上在灵帝光和二年下降传于道教灵宝派祖师葛玄的,而三箓七品斋法包含了自天子至于庶人的斋法,可谓几乎涵盖了道教所有的科仪,故世人流传“天下科仪出灵宝”,因此可见灵宝派在道教中重要的地位。

三箓斋的分类

《灵宝玉鉴》云:“大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籙。可以清宁两仪,叅赞天地,祈天永命,致国休征,衍百世之本支,培万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为也。二曰中元玉籙。诸王公侯为之,可以固本宁邦,藩屏王室,大臣将相为之,可以敛福锡民,安镇寰宇。或资以调和鼎鼎,或借以燮理阴阳,非庶人所可为也。三曰下元黄籙。星宿错度,日月失昏,雨暘愆期,寒燠失序,兵戈不息,疫疠盛行,饥馑荐臻,死亡无告,孤魂流落,新鬼烦冤,若能依式修崇,即可消弭灾变,生灵蒙福,幽壤沾恩。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建也。”

当代道教的斋名

明代以后,斋名和醮名经常连用。许多原列为斋仪的内容都被列入大醮之中。特别是随著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几千年的帝王制度的废弃,因此明清以后,已很少有新的金箓和玉箓类的仪礼文献出现。当今道教宫观中只是在祈祷世界和平、国富民强时所建之道场,才使用金箓斋之名。而普通道教徒参预的斋醮活动多为黄箓斋类的斋仪,例如,清明普度黄箓法会等等。

葛仙山葛仙

官方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道教协会

微信公众号

閤皂山大万寿崇真宫

微信公众号

江西民族宗教

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