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仙翁九训1、遵守纲纪,保安黎庶 2、深明伦理,入孝出敬 3、仁德守一,天下太平 4、安时乐业,足食丰衣 5、存心正直,处世和平 6、存仁处义,好礼亲贤 7、致力读书,广行方便 8、济人利物,无间亲疏 9、天道好生,尊爱生命 九训 东吴•葛玄 一、凡为人臣者,事君为严父,抚民如弱子。调和鼎鼐,燮理阴阳。在下位,则遵守纲纪,保安黎庶。文则承流宣化,武则运智练兵。情法两施,恩威兼济。轻税课,使民得以安逸;禁刁奸,使民无以讼争;恤独孤,使民无颠连之患;兴学校,使民有礼义之风。勿受私嘱而废公,勿听捏词而致枉。毋执己见,毋求细疵。察利弊,祛民害,惠疲癃,划暴虐,去奸贪,止烦强,清缧拽,出冤滞。如此,则不偿而民劝,不罚而民畏。王道兴,百姓安矣! 二、凡为人子者,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广读诗书,深明伦理,光前启后,入孝出敬。下气怡声,和颜悦色。生则致其养,竭立于菽水甘旨之供,殁则致其哀,尽心于棺椁衣衾之具。慎谨不苟,追远不忘。穷则修心养性,以保妻孥;达则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兄必爱弟,弟必敬其兄。远佞亲贤,安老怀少。戒赌博,止飘荡,惩忿争,窒贪欲。毋嗜酒,毋好讼。毋懒惰,毋傲骄。毋面是背非,毋嫉贤妒能。如此,则父母解忧,邻里颂其善,可为孝子矣! 三、凡士大夫居乡,当始终一节,保全令名,颐养天和,笑傲山水,劝化风俗,歌咏太平。勿贪贿而嘱托公门。勿好淫而流连邪行。勿取不义之财。勿为非礼之事,勿许奴仆凌人。勿听子孙行势。勿侵人地疆。勿谋人风水。如此,则乡人颂其德,宗族沐其仁。积阴骘于冥冥之中,延瓜瓞于绵绵之久。寿保百年,名传后世矣! 四、凡为农者,当上顺天时,下知地利。春耕夏耨,必致其勤。秋获冬藏,更加以俭。勿侵界畔以为能,毋毁人禾稼以行妒。高地备潦,深地防旱。先租税以完官,次乘时以筑室。鸡豚相聚,喜戚相助。如此,则安时乐业,足食丰衣。四时无祸患之忧,一门有平安之福。四民之乐,孰有过如此者耶? 五、凡工商艺者,当存心正直,处世和平。秤尺斗升,一惟公道。准绳规矩,各尽巧能。术则以仁为心,艺则以精为业。毋飘荡以致贻亲之忧,毋毁书以取怠事之诮。或习阴阳,一毋久明以误人。或作觋巫,毋诡道以惑众。毋涉欺诳,毋陷淫邪。勤俭操持,道义交易。如此,则利己利人,能仁能智,而无往不利矣! 六、凡富者,当存仁处义,好礼亲贤。周人之急,济人之难。居乡党而无骄吝,遇饥荒而赈济之惠。贫寒莫葬,则施棺以掩其尸,鳏寡无依,则推心以济其苦。修桥补路,舍药施茶。恤寡怜贫,和邻睦族。勿违禁以取利,毋鼓智以欺民。宅心慈善,临事公平。如此,则福及子孙,名流郡邑,可以长守富也。 七、凡贫者,当乐天知命,守分候时。愚则遂日庸工,以资衣食。随时耕种,以济饥寒;贤则致力读书,期图远大,竭力贸易,广启生涯。在公门,当广行方便,勿受嘱而致诬,勿贪财而枉陷。凡在乡党,管持门房,解忿息斗,勿自蹈于教唆。守困安贫,毋忘心于盗贼。如此,贫者未必常贫,富亦可期矣!若乃逞刁好讼,嫁祸损人,作盗行淫,身投水火。天网甚严,报以招速。殒身之祸,必旋踵而至矣! 八、凡医者,人之司命也。当熟玩医经,博彩时论。明阴阳表里之道,加望、闻、问、切之功。用药宜穷寒热瘟平,勿用伤生品类。验症当分虚实,标本立方,必合症而施。正用宜,不求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拾药施方,莫分贫富。济人利物,无间亲疏。医惟尽己,报则由人。如此,则阴德厚施,仁义广着。阴功积而生理饶。庆流子孙矣! 九、凡一切世人,切勿贪饕口服,杀害生灵。忘启华筵,暴殄性命。盖胎卵湿化,形虽不同。动植飞潜,亦皆天赋。昔神农植五谷,而贷生命。今人不遵古训,专一毁巢发蛰,堕卵损胎。或弹射网罟,磬彼禽虫。或屠割烹煎,肆诸惨毒。更不知此物入胃,肺腑有伤。凡百病根,罔不由此。古人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良由此也。况天道好生,各正性命。普遂化生,何害彼而滋自乎?且轮回出没,索命诸冤,详载书经,报复甚速。常宜恩施禽兽,惠及昆虫。淡味清茶,菜羹蔬饭,实养生之妙术,修道之真诠也。 凡修仙佛奉教者,在家出家,各守清规。为道为僧咸修精进。视色欲为蛇蝎之毒,觑名利为草芥之轻。禁止邪心,维持正教。广历名山,访求上士。或洞参玄旨,究竟其诠。勿争人我竟是非,勿为衣食而苦求,勿陷邪淫而坏戒。勤修香火,祝国庆以无疆。普度冥途,拔孤幽而有岸。祈雨祈晴,驱瘟馘崇。束收虎豹,禳解戈兵。施医药以济人,修桥路以作福。印送经象,建立庙庵。毋指托大工,而化财浪费。毋以功德骗财,而不为实善。毋讹言妄语,而惑世蛊人。毋傲其高,而欺凌师长,毋受人供养,错路教人。毋亵渎神明,谄媚咒诅。如此,则修真有遇,进道无魔。求佛求仙,自然得步矣。 订正说明:此文辑自《葛仙山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6月版),并根据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刻本《铅书》(笪继良主编)进行勘误。《铅书》为孤本,现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两点主要说明: 葛玄《九训》第二条的关键词,按《铅书》版本是“深明伦理,入孝出恭”。 “入孝出恭”这句话的意思是: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他人。“出恭”一词,在元代前指的是出外对人要恭敬。如宋代朱熹撰《小学》题辞: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思罔或逾。 元代,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上厕所必须领“出恭”牌。从那时起,出恭就变成“如厕”的代名词了。 为了避免后人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所以本订正版根据卢国龙教授的建议,用“入孝出敬”替换“入孝出恭”,意义完全相同。 葛玄《九训》第九条的原文关键词是“天道好生,各正性命”。 “天道好生”,源自春秋时期《论语·颜渊》:“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上天具有爱惜生命的美德。大地有承载万物的容量,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 “各正性命”源自《易经》乾卦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道在不断变化,每一物在变化中都获得自己特有的性命、存在的价值和应有的位置。万物各有各的性命,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各的位置,即各得其正。性,是自然赋予;命,是各有差别。葛玄第九训,结合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生命论。 “各正性命”,一般人太难理解。所以这里按原文意思译为“天道好生,尊爱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