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葛仙山供奉两尊葛仙翁像?来葛仙山朝拜的人如果细心的观察,可以看到在大葛仙殿葛仙翁神龛内供奉着两尊神像,有些人可能认为一尊是葛仙翁的神像,另外一尊葛仙翁父亲的神像,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两尊神像都是葛仙翁,葛玄祖师神像。 为什么供奉两尊葛仙翁像? 至于为什么葛仙山供奉着两尊葛仙翁的神像,这个还要从葛仙山庙会说起。对于葛仙山庙会起源于大概什么时候以及庙会活动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查询,但是从一些记载江西其他地方道教庙会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白玉蟾祖师像 根据北宋道教高道白玉蟾祖师(1134~1229)的《修真十书玉隆集》卷之三十一记载的道教天师许真君净明派祖庭所在的江西西山万寿宫庙会的情景,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古时候江西地区庙会的情况。 西山万寿宫庙会(摄影:王健) 书中记载:“每岁季夏,诸卿士庶,各备香华、鼓乐、旗帜,就寝殿迎请真君小塑像,幸其乡社,随愿祈禳,以镯除旱蝗。先期数日,率众社首,以瓜果酌献于前殿,名日割瓜,预告迎请之期也。真君之像凡六,唯前殿与寝殿未尝动,余皆随意迎请。六旬之间,迎请周遍洪瑞之境,八十一乡之人乃同诣宫醮谢,日黄中斋。七月二十八日,仙驾登宫左之五龙岗,禁辟虎蛇,自古以然,谓之禁坛。故远近祈禳之人,昼夜往返,绝无虎蛇之患。仲秋号净明,自朔旦开宫,受四方行香祷赛荐献,先自州府始,远近之人,扶老携幼,肩舆乘骑,肩摩于路。” 为什么举江西南昌西山万寿宫庙会与铅山葛仙山的庙会进行对比,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葛天师与许天师时代相近 许真君像 葛仙翁生于东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飞升得道在东吴黄武三年(公元244年),而许真君生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羽化在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可见两位天师相隔的年代并不远。 二、葛仙山与西山万寿宫地理位置很近 从地图中江西铅山县葛仙山离南昌西山万寿宫相隔约260公里,这么近的距离对于道教两位天师的庙会,在历史的演变中,民间百姓以及道长在传承和弘扬庙会文化时肯定存在许多互相交流学习的地方。 三、庙会活动内容相似 根据清同治《南昌县志》卷八《典祀志中·坛庙》记载西山万寿宫庙会的情形和目前葛仙山庙会的内容还是很相近的,书中记载:“朝旌阳宫,村人争醵钱为香会,名“朝仙会”。自初一始,会或数十人,或十数人,一人为香头前导,刻蛟龙长二三尺佩于左,一人为香尾殿后,荷红幡书“万寿进香”四字,余皆缨帽长衫,鼓乐群行,示大患既平,民气欢腾。佩蛟龙者,谓就驯扰以象其功也。日数十百群,鼓乐喧阗道路。是日多轻阴,俗呼为“朝拜天”。” 《竹龙》 如今的葛仙山庙会,依然保留庙会中“一人为香头前导,刻蛟龙长二三尺佩于左,一人为香尾殿后”的传统。上面的竹龙为2017年9月11日,葛仙山道长到英将乡调研时拍摄的照片,和西山万寿宫庙会“一人为香头前导,刻蛟龙长二三尺佩于左,一人为香尾殿后”的传统相同。 此图为2017年9月7日在葛仙山大葛仙殿拍摄的照片,图为庙会挑箩的师傅,身上穿着写有“名山敬香”的衣服并且在挑箩师傅挑的竹箩上也写有“名山进香”四字,和西山万寿宫庙会“荷红幡书‘万寿进香’四字”的传统相同。 根据诸多相同点,我们可以推断葛仙山供奉两尊葛仙翁的原因就在这段记载里面:“每岁季夏,诸卿士庶,各备香华、鼓乐、旗帜,就寝殿迎请真君小塑像,幸其乡社,随愿祈禳,以镯除旱蝗。”可以推断出葛仙山葛仙翁两尊神像的来历,其实为以前庙会葛仙山附近的村民要迎请葛仙翁的塑像到各自的村里“幸其乡社,随愿祈禳,以镯除旱蝗······真君之像凡六,唯前殿与寝殿未尝动,余皆随意迎请。”,一尊神像被迎请巡游,一尊神像留在庙里供奉让香客朝拜,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葛仙翁神像巡游的传统没有延续下去,于是葛仙山就供奉了两尊仙翁神像。 虽然葛仙翁神像巡游的传统没有延续下去,但是每年来葛仙山朝拜的庙会中如果在当地还供奉了葛仙翁神像的村庄,其每年依然要把当地的葛仙翁神像抬上山朝拜,根据庙会老一辈人的说法,之所以要每年把当地的葛仙翁神像抬上山朝拜的原因是,如果不这样做,当地的葛仙翁就没有以前那么灵验,当地人成为“接灵”,就相当于手机没有电了就必须回葛仙山充电的意思,这也是葛仙山庙会让人感到神奇的地方。 一千多年来,经历里的沧桑,一代又一代葛仙山庙会的传承者在延续这种前辈留下的传统,犹如一杯浓香的茶让人回味无穷,又像一场蒙蒙细雨润泽者每位庙会朝拜者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