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铅山县葛仙山葛仙祠官方网站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3)0000139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 >> 为什么道教庙宇被称为“宫”或”观”?
详细内容

为什么道教庙宇被称为“宫”或”观”?

熟悉道教文化的人可能对遍布在全国各地名山大川里的道教庙宇有所疑惑,比如北京白云观、武当山玉虚宫、八仙宫、楼观台,江西有龙虎山正一观以及铅山的葛仙山玉虚观等等,这些道教庙宇为什么都会取名宫或观呢?

 道教庙宇称“宫”的由来

宫在古代是对房屋的通称,并没有特殊涵义,《尔雅·释宫》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秦汉之后开始给“宫”赋予了特殊尊崇的涵义,成为古代帝王住所的专用词,并出于对长生的追求,竭力模拟先秦观念中的仙山神府,其建筑往往华丽异常,表现的是帝王所住宫殿就好似神仙居所。

正如道书《道书援神契》记载:“宫观。古者,王侯之居皆曰宫,城门之两旁高楼谓之观,殿堂分东西阶,连以门应。宗庙亦然。”

据《尔雅·释宫》,观谓“宫,门前之双阙”。因此“观”也是一种建筑形式,即大门两边供眺望的楼阁,古人又称之为“阙”,汉代祠庙、陵墓门外侧多立双阙,即“观”的象征,成为祭拜祖先神灵的入口建筑,以此通仙。显然,“观”与奉“祖先神灵崇拜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10001.jpg

道教庙宇是祀神之所,一些由帝王兴建的庙宇和规模较大的庙宇,经过帝王的颁赐名额亦可称“宫”。封建帝王提义兴建的庙宇,自然是“敕建”的了。如唐玄宗作太清宫以祀老子。

道教称宫的庙宇,一般都是要经过封建帝王的特许或“赐额”。宫是道教庙宇最隆盛的称谓。

10002.jpg

庆元二年(1196),周必大的《临江军阁皂山崇真宫记》对于灵宝派的阁皂山有这样的描述:“宋以后,真宗改此观为景德观,后又经天禧四年(1020)和熙宁九年(1076)两次大火,再焚再建,至政和八年(1118),始赐名崇真宫,并赐给铜印,准许和茅山、龙虎二宗一样单独传授法箓。”

元太宗乃马真皇后执政时的第三年即公元1244年,山西永济县的永乐祠被烧毁,朝中大臣们议论,认为永乐祠是吕纯阳的仙迹,“祠而祀之事涉简陋。可改为纯阳万寿宫”。命李真常选道望隆盛,人所具瞻者,前往修建。李真常派潘冲和前往,以几年时间建成,直到现在还称作“纯阳万寿宫”。由于该宫地处永东镇,故俗称“永乐宫”,是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纯阳宫的全称就叫做“敕建大纯阳万寿宫”。

道教庙宇称“观”的由来

道教庙宇称“观”始于陕西周至县古楼观,即终南山楼观台。《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记载:“又按《楼观本起传》云,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

《稗史》:“周穆王好神仙,召尹轨,杜仲居终南山,尹真人草楼因号观,由是奉神仙之地皆名观”。这就是道教庙宇称观的由来。

观,也有些是皇帝诏命“敕建”的,尤其是宋代,实行一种“祠禄”制度,于各路、府、州著名宫,观,“概置提举、提点、管勾等官,以臣僚任之,为养老投闲之职,授以祠禄,谓之奉祠焉”。宋真宗作玉清昭应宫,以夜继昼,七年乃成,凡二千六百一十楹,王安石就有上乞宫观的札子。其《乞宫观第一札子》云:“乞以本官外除一宫观差遣,于江宁养疾”,南宋朱熹也曾受“主管云台之命”。虽然当时华山下的云台观,地属金朝管辖,朱熹未能实际管领,但他曾说:“愿为希夷直下诸孙”。在他的著作上尝署名“云台外史”或“云台真逸”,可见他受命以来对云台观的向往。

10003.jpg

这些传承下来的道教庙宇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道教门人的守护,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也保留着那些遗失在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写毛笔字,穿道袍,蓄发,纶巾……种种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影像,其实是道人们的真是生活。在传统文化逐渐被重视的今天,道教宫观不失为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葛仙山葛仙

官方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道教协会

微信公众号

閤皂山大万寿崇真宫

微信公众号

江西民族宗教

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