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被遗忘历史:成吉思汗铁蹄之下,一位道教大真人,万里西行,保存了民族命脉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后赠号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人,生活于南宋、金、元相互争雄之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宗教家,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师王重阳,与马丹阳、谭处端、王玉阳、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同称“北七真”,一生志行苦修,济世救民,是振兴全真的扛鼎人物,被誉为“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人”。 丘真人像 金皇统八年(1148)旧历正月十九日,丘处机出生于栖霞滨都里。他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疾苦,埋下发愤自立的宿根。童年时即向往修炼成“仙”,栖身村北公山,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松树激励意志,用爬山增强体魄。曾一次又一次将一枚铜钱从石崖扔进灌木丛,然后再去寻找,不得不止,以此磨炼意志。 十九岁时,丘处机去传说中的仙山———昆嵛山烟霞洞修行。金大定七年(1167)九月,闻听陕西终南山道士王重阳至宁海州传道,遂下山拜其为师。因虔诚、刻苦、机敏、好学,丘处机深受王重阳器重。王重阳曾欣喜赋诗一首赠与丘处机:“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 重阳真人 金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携弟子四人西游,意欲回终南山亲自指导他们修炼,不幸途中病逝于汴梁。弥留之际嘱咐弟子说:“处机所学,一任丹阳。”护重阳灵柩,归葬终南山下,并且随丹阳等庐墓三年,极尽师弟之礼。 金大定十四年(1174)八月,丘处机隐居今陕西宝鸡西南的蹯溪边潜修六年。金大定二十年(1180),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七年。在十三年修炼期间,他“破衲重披,寒坑独坐”,“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生活极为清苦,但他“静思忘念,密考丹经”,苦行、苦修、苦学,不但潜心于道学研究,同时在养生学、文学等方面造诣颇深,这为他后来能够从容应对金世宗与成吉思汗的召见,打下了坚实基础。 元太祖十四年(1219)冬,元太祖成吉思汗派近臣刘仲禄持诏书相邀。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讲述到:刘仲禄奉命为请师的专使,其初一路行来,还不知道丘长春在山东哪里,本来想带兵五千,专来迎请。后来经过金朝西北驻军和边臣的劝告说:正当两国议和,恐怕金人惊扰。才只带蒙古亲兵二十人,一路探访,来到登州。丘长春却一反常态,立即接受了成吉思汗的邀请。选弟子中可以从行的,共计十八人,便于(公元一二二0年)二月北行到了燕京行省(北京)。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家争求他的文笔诗颂,只要有此一纸,就可免了元兵的杀戮。后来元朝用兵中国,人们都求丘长春全真道的庇护,犹如清末时期,国人求庇于外国教士一样,真是历史上一件异事。 丘长春到了燕京的时候,成吉思汗的西征行程,已经更加辽远。据《辍耕录》等的记载,他便进表陈情,奏请不去。到了十月间,成吉思汗在邻近印度的边境,遣使奉诏回邀西去,他由此便不辞险阻,远涉沙漠,追随成吉思汗的西征路线,历时四年,经数十国,行万有余里,《元史》称其:“蹀血战场,避寇绝城,绝粮沙漠。”于公元一二二二年,到达邪迷思干城。再过铁门关。才在雪山之阳,与成吉思汗见面。居住一年以后,他自北印度的边境返国,成吉思汗派骑兵数千,护送他回燕京。改天长观为长春宫。又敕修白云观,合而为一。并以万岁山、太液池赐之,改名为万安宫。 在我们的历史上,当六朝的时期,前秦苻坚为了迎接高僧鸠摩罗什东来,专为他发兵七万征服龟兹国,才得到了罗什大师。后秦王姚兴,而且又为了大师,于弘始三年(公元四0一年)派兵灭了后凉,他才到了长安。在此以前,苻坚为了争取道安法师,及习凿齿等学者,也不惜用兵十万,进攻襄阳,硬把他们俘去。历史上为了一位学者大师,至于兵戎相劫,而且还因此攻城灭国,实在为千古稀有的事。但是那是为了争取另一外国的学者大师到中国来传法的举动。至于唐代玄奘法师,为了求法,在交通阻塞的当时,单人渡戈壁沙漠等地的险阻,远到印度去留学十八年,声名洋溢中外,功业长留人世,这也是一件永为世人崇拜的事实。可是人们却遗忘了当成吉思汗武功鼎盛的时期,他远自印度边境,也为了一位学者道士,派兵东来中国,迎接丘长春。 而且更忽略了丘长春的先见之明,他不辞艰苦地到了雪山以南,是为得预先布置,保持民族国家文化的传统。这是多么可歌可泣,而且含有无限悲愤的历史往事!因为他是一位道教的道士,便被自命儒家的历史学者们轻轻地一笔抹煞,无奈不可乎! 翻开历史的记载,自秦皇、汉武,海上求仙以来,并唐、宋的帝王,误于神仙方术者,屡见不鲜。丘长春以全真道的大师,成吉思汗呼为神仙而不名,而且经过如此艰难的请去,他应当传些长生不老,修成神仙的法术了。事实上,并不如此。他教给成吉思汗的,却都是中国正统学术,儒、道两家忠孝仁义的话。尤其谆谆劝其戒杀而治天下。《元史·释老传》载: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锡仙翁,以悟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同时,丘长春又把握许多机会,对于成吉思汗,加以机会感化。如本传载: 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而震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成吉思汗既赐给丘长春以虎符玺书,在过去中国帝王的习惯上,便算是等于列土封侯的荣宠。在某种情形之下,他凭这些东西,就可以便宜行事的。丘长春以间关万里之行,换得虎符玺书而归,不但为道家文化,增长声威。而且他们师徒,还凭此虎符玺书救了许多自己国民的生命,不使死于元兵的凶残淫掠之下,这更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一件事,如《元史·释老传》载: 时国兵(元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罗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后来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时期,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其余的门人,分符领节,各据一方,执掌他的教化,也庇护了多少国民的生命财产。而且到了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一三一0年)还加赐金印。当国家有难,受异族统治之下,一个新兴的道教宗派,做了许多保存民族命脉的工作,追怀千古,实在应当稽首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