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铅山县葛仙山葛仙祠官方网站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3)0000139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道教文化 >>道教人物 >>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尸解上道,位证真仙!得道之后,显迹人间!
详细内容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尸解上道,位证真仙!得道之后,显迹人间!

10001.jpg

葛仙山供奉的孙思邈祖师神像

原文: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时年已百有余岁。晨沐浴,俨其衣冠,端拱以坐。谓子孙曰:“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有之乡,臣于金阙,不能应召往来。”俄而气绝,遗命令薄葬,不设明器牲牢之奠。月余,颜色不变。举尸入棺,如空衣焉。已尸解矣!

翻译: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时年已百有余岁的孙思邈,于清晨沐浴后,俨其衣冠,端拱以坐。叫来堂下子孙说:“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有之乡,臣于金阙,不能应召往来。”等他快要断气的时候还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能去高级器皿陪葬,祭祀时不要有整猪整羊等祭品。后人守丧一月有余,见其容颜丝毫不变,犹如在世一般。刚欲举尸入棺,却只有一件空衣在此。在场的人这才省觉,其早已炼就尸解上道,位证真仙了。

原文:至唐明皇幸蜀,梦思邈乞雄黄,乃命中使赍十斤送峨嵋山顶上,中使上山,见老人幅巾被褐,二青衣童夹侍,曰:“有表录上。”皇帝中使视石上,朱书百余字,遂录之,随录随灭,须臾,白气漫起,因忽不见。

10002.jpg

明皇幸蜀图

翻译:唐玄宗李隆基避难蜀中的时候,有一天梦到孙思邈向他要武都雄黄,于是命人带著十斤雄黄送上峨眉山顶。使者上山上了一半的时候,看到一个人须发皆白,头戴方巾,身穿布衣,身后两个青衣童子。那人指著一块大磐石说:“你可以把药放在这里。石头上是写给皇上的谢表。”使者一看,上面果然有一百来个大字。使者于是逐字抄写下来,他一边抄,石头上的字随著他抄写一个字一个字地消失了。抄写完一看,石头上一个字都没有了。转眼间一股白气升起,连人带药都不见了。

原文:后成都有一僧,诵《法华经》甚专,虽经兵乱,卒不能害。忽一日,有山仆至,云:“先生请师诵经。

翻译:后来成都有一位僧人,念《法华经》念得非常的好,虽然当时四处兵乱当时他却没有受到伤害,突然有一天,有个山中的仆人来说:“我们家的先生请法师念经。”

原文:遂引行,过溪岭数重,烟岚中,入一山居,仆曰:“先生老病,起晚。请诵经。至《宝塔品》,欲一听之。”至此,先生果出。野服杖藜,两耳垂肩,焚香听经罢,入不复出。

10003.jpg

翻译:于是山中的仆人一路指引法师路过几座溪水山岭,在一座烟雾缭绕的山峰中的一间房子里面,那个仆人说:“我家先生年老有疾病,起的比较晚,还请法师诵经,等法师诵到《法华经》的《宝塔品》时,仆人的先生要听一下。”这个时候仆人的先生果然出来了。一看原来是一位穿着朴素拄着拐杖,两耳垂肩的人。仆人的先生焚香听完经之后就没有再出来。

原文:遂供僧以藤盘竹箸,秫饭一盂,杞菊数瓯。僧食之,无盐酪,味美若甘露,并得钱一镮,仆送出路口,僧因问曰:“先生何姓?”曰:“姓孙。”问“何名”,仆于僧掌中手书“思邈”二字,僧大骇。回视仆,遽失不见。僧乃于山中寻求,竟迷路。旧路归,视资,乃金钱一百文也。

翻译:于是为表感谢,供养了法师一份米饭和几盆菊花。那个僧人吃后,这些食物虽然没有盐酪但是非常的甘美,并且还得到一袋金钱。等到仆人送法师回去的时候,那个法师说:“您们家的先生贵姓啊?”仆人说:“姓孙。”。僧人又问:“您们家的先生名是什么?”,仆人就在掌上写了“思邈”二字,那个僧人大吃一惊。回头看那个仆人发现那个仆人已经不见了。于是僧人在山上四处寻找结果没有找到还迷路了,只要原路还回了。僧人看送给他的东西原来是一百文金钱。

原文:由兹一饭,身轻无疾。至宋真宗天禧中,僧已一百余岁。后隐去,莫知所之。

翻译:由于僧人吃了药王供养的饭,从此以后发现身轻气爽没有疾病。到宋真宗天禧年间那位僧人已经一百多岁了。僧人后来隐修,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

本文出自

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

葛仙山葛仙

官方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道教协会

微信公众号

閤皂山大万寿崇真宫

微信公众号

江西民族宗教

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