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步踏之,神驰九霄!揭秘道教法术之步罡踏斗!步罡踏斗是斋醮时礼拜星斗、召请神灵的法术。步罡踏斗又名步罡躡纪、步罡履斗、步纲蹑纪、飞罡蹑纪、踏纲步斗等。它是在醮坛上占方丈之地,铺设罡单,罡单以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和九宫八卦组成,象征九重之天,高功脚穿云鞋,在罡单上随着道曲,沉思九天,按星辰斗宿之方位,九宫八卦之图,以步踏之,即可神驰九霄,启奏上天。 一、步罡踏斗源于禹步 高功步罡踏斗之步伐,又称为禹步。所谓大禹创行禹步的说法,首见于战国诸子的记载。战国尸佼《尸子·广泽》说:“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不窥其家,足无爪,胫无毛,偏枯之病,步不能过,名曰‘禹步’。”《荀子》说:“今羽士作法,步魁罡,即谓禹步也。”《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记载禹步来源说:相传大禹治水时,至南海之滨,见有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而鸟禁咒时必踩出奇异步伐,大禹遂模仿此步伐,运用于治水之方术。由于此术很灵验,又是大禹模仿创作,人们就称之为禹步。 关于禹步起源的说法,来自于民间的大禹传说,但鸟禁咒能翻动大石一事,似乎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唐孙光宪《北梦琐言》载:“南方有鹳食蛇。每遇巨石,知其下有蛇,即于石前如道士禹步,其石阞然而转,因得而啖。里人学其法者,伺其养雏,缘树以篾絙缚其巢,鹳必作法而解之。乃铺沙树底,俾足迹所印而仿学之。”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禹步禁蛇的说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下载:啄木鸟“能禹步劾禁”,有人“以杙塞其口,而锯平其外,伏草间伺之。啄木返,果翩然下树,以喙画沙若符篆,画毕,以翼拂之,其穴口之杙,铮然拔出如激矢。”明刘元卿《贤弈编》卷四说:“鹤能巫步禁蛇,故食蛇;啄木遇蠢穴,能以嘴画字而成符,蠢鱼自出。……此皆鸟之智者也。”可见禹步来源于鸟之禁咒的民间传说,确乎有自然界的实证。 二、步罡踏斗为玄机要旨 《抱朴子内篇·仙药》记载早期道教的禹步法说:“禹步法: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禹步的三步九迹,是丁字九步,一步七尺,三七二十一尺。这是禹步最基本的步伐。其步先举左足,三步九迹,迹成离坎卦。此法在道教的科书中,称之为三步九迹星纲。 《抱朴子内篇·登涉》的禹步法,虽然是先出右足,但同样是三步九迹。 道教的禹步之法,因与握固闭气、掐诀存想等法术配合,要掌握禹步之真髓并非易事。一般须先习五气一年,再习三步九迹星纲一年,经两年修习,方可临坛步罡行法。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常用法术,宋马令《南唐书·方术传》载道士谭紫霄:“寓庐山栖隐洞,其徒百余人。有道术,醮星宿,事黑煞神君,禹步魁罡,禁沮鬼魅,禳祈灾福,颇知人之寿夭。”在历代文士的诗文小说中,也不乏禹步的记载。这里试举数例: 唐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诗曰:“禹步星纲动,焚符灶鬼詹。” 五代徐铉《步虚词》诗曰:“整服乘三素,旋纲蹑九星”。 宋文同游青城山,观张天师誓鬼碑,有感而作《誓鬼碑》诗曰:“谁能识奥诀,禹步学魁罡”。
禹步之法,先举左足,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足横直,步如丁字,以象阴阳之会。这种三步九迹,寓意三元九星、三极九宫,以应太阳大数。禹步是法天地造化之象,日月运行之度。道教认为禹步百日,诵咏斗章,可以与神潜通。 张天师世传的三五飞步之术,其实就是三五飞步罡法,宋代通行的豁落斗罡法,正是三五禹步之枢要。《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说: 禹步之法,世皆失其真也,盖世人多能言之,不能得之,得而不行,行而不专,故多不验,今世所行豁落斗,乃三五禹步之枢要,河图错综之数,岂特轻视为寻常所传差误,而不能变化通灵尔,今特正其讹而传其真。……三五之神,贯通天地。 此豁落斗,即河图豁落罡,又名九灵罡,或九灵祖罡。此法被视为步法之祖,禹步之宗。这种罡步的特点,是以节气顺逆,游行九宫,纵横皆十五步,其数与河图络绎错综,以成三才之道,经天纬地之数。法师行飞神之术,要步河图豁落罡,只要心通九星,足蹑九灵,身全九炁,自能通达。 九灵罡的三五禹步,又称为三五步罡,它基于道教一生二、二生三的哲学思想。三五具有“道”的象征意义,南宋道士白玉蟾以五行解释五步,“罡步多以五步推五行生克步之。如猫犬之伏蛇,进五步,退亦五步,进七退亦七,四方按五行生成之数,及至蛇伏,然后害之。禹步惟五能合五行,久久升举,如八门遁甲、太乙六壬、孤虚之法,大要在罡步也。”《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五《三五步罡法》解释三五说:三象征道之三清,天地人之三才,神界之三元,人身之三部;五象征道之五老,上天之五星,大地之五岳,人身之五脏。人修三五秘法,使三田聚宝,五炁朝元,达到神全炁满,作为天地万物之灵的人,手指足履皆能合真,步罡之法才能贯通天地。 道教的步罡踏斗在行用中,逐渐形成一些禁忌规定,对此南宋高道白玉蟾有讨论。《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二论罡步禁忌说: 今之人履魁蹑斗,夫岂知有大禁忌者存。且如经云:“子欲登真,莫触真人,真人第三星也。”又曰:“子欲召灵,莫塞天门,天门文曲星是也”。凡步斗之法,切忌干罡犯纪。如脚步横截而过,是谓之干罡。如脚步误踏而进,是谓之犯纪。如干犯之时,随即就其星首谢可矣。 明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十四说步罡有三戒:“其一飞步不许秉简。谓法师端简朝谒及将飞谒,以简付侍职,然后袖手掐诀步罡,次授简伏神。其二飞步不许倒行。谓法师步至四五六三位,宜自第四位回身,向后顺行,至第六位复回身,向前步去,并不得倒退步回。其三飞步不许单足。谓法师每进左足在一宫,即以右足合之。” 以上文字作为道家知识普及,摘录整理自网络 |